 
 
	
	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,春节期间,无论敬神祭祖,还是走亲访友,处处都有酒的身影。 
	
都说无酒不成席,难得亲人团聚,好友重逢,宴席上总是气氛热烈,即便是平常不太饮酒的人们,也常常因盛情难却,不免多饮几杯。 
	
这里值得提醒的是,饮酒过量对身体的危害可不小,我们的身体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酒精后,容易出现急性酒精中毒的情况。轻则引起头晕头痛、恶心呕吐。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蝎、呼吸骤停等,危及生命。 
	
 
	所以,小酌怡情,莫要贪杯。 
	 
	①不宜空腹饮酒,在喝酒前可以先饮用适量的牛奶或酸奶,这样子能够保护胃黏膜,减轻酒精对胃肠道的刺激,同时延缓酒精吸收。 
	
 
	②必要时可以预防性的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,肝脏代谢酒精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维生素B1、B2、B6。 
	①美酒应慢慢品味 
	饮酒过程中还应该进食其他食物,适当进食一些高蛋白的食物,可以延缓胃肠排空,延缓酒精吸收的速度。多喝点汤,稀释酒精浓度,加速酒精的排泄。不喝快酒,拉长饮酒时间,也是给予肝脏更长的代谢时间,而饮酒的趣味也在于小口小口地细心品尝酒中滋味。 
	
 
	②控制酒量,把握好度 
	依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版)》建议,成人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不宜超过15克。 
	
 
	纯酒精量如何换算成具体的酒呢? 
	
 
	15克酒精量相当于啤酒(4%计)450毫升,或葡萄酒(12%计)150毫升,或白酒(38%计)50毫升,或高度白酒(52%计)30毫升。 
	①酒后可以多喝点温水,补充身体水分的同时稀释体内酒精浓度,并加快酒精代谢排泄。  
	
 
	②间隔一段时间可以适当再进食一些主食,如粥、馒头等,酒精在身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量,那么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由身体内葡萄糖所提供,整个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是巨大的。适当补充一些主食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并加速酒精代谢。 
	
	
	  酒,味苦甘辣,大热,有毒。主行药势,杀百邪,通血脉,浓肠胃,润皮肤,消忧愁,多饮损寿伤神,易人本性。
	  “酒,味苦、甘、辛,气大热,有毒;无经不达,能引经药,势尤捷速,通行一身之表,高中下皆可至也;少饮有节,养脾扶肝,驻颜色,荣肌肤,通血脉。”
	  “酒能益人,亦能损人。饮之失度,体气使弱,精神侵昏”。
	 “酒,天之美酿也……少饮则和血行气,壮神御寒,消愁遣兴;痛饮则伤神耗血,损胃失精,生痰动火,俗夫沉酒无度,醉以为常者,轻则致疾败行,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身亡命,其害不胜言哉!。”
	中医对于酒的相关论述非常多。这里摘录了几条供大家参考。通过综合医家们对于酒的观点,我们可以发现,适量饮酒对身体有一定好处,但是饮酒过多则有害无利。
	
	葛花解酲汤《内外伤辨惑论》 
	
	组成及煎服法: 
	白豆蔻仁、缩砂仁、葛花(已上各五钱),干生姜、神曲(炒黄)、泽泻、白术(已上各二钱),橘皮(去白)、猪苓(去皮)、人参(去芦)、白茯苓(已上各一钱五分),木香(五分),莲花青皮(去穰,三分)。 
	
上为极细末,秤和匀,每服三钱匕,白汤调下,但得微汗,酒病去矣。此盖不得已而用之,岂可恃赖日日饮酒!此药气味辛辣,偶因酒病服之,则不损元气,何者?敌酒病故也,若频服之,损人天年。 
	
现代研究发现,葛花解酲汤具有保护肝细胞、抗肝纤维化和减轻肝脏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,对酒精依赖病人肝损害症状改善明显。实验研究表明,本方能明显降低酒精所致小鼠ALT、HI升高,减轻肝脏损害,增强肝脏对乙醇的生物转化功能,还能清除过多的自由基,阻断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,阻止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、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肝脏损伤,促进肝内脂质代谢,从而有效地防止肝组织的脂肪变性。 
	
葛花解酲汤是由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开创的方子,常用于治疗饮酒过伤致病。功效主要是分消酒湿,理气健脾。 
	
 
	作为方子的开创者,李医生也在自己的著作中谈到,这种方法是不得已而用之,决不能因为有了这个方子就肆无忌惮的天天喝酒!方子偶尔用来治疗酒病,效果很好,并且不会损人元气;如果因为饮酒无度,频繁服用,方药本身过于辛散,则会损人寿元,伤害身体。 
	
 
	醒酒中药茶包,长期喝酒应酬者如有需求,可向本馆前台咨询了解。 
	
这里再次劝诫大家,如需饮酒,切莫贪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