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雪后气温比入冬时节下降,此时养生又该注意些什么呢?
一、防寒保暖要做好
常言道:“若要安逸,勤脱勤着”,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,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。衣着过少过薄,室温过低,易感冒又耗阳气;反之,衣着过多过厚,则腠理开泄,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易于侵入。从小雪节气开始,气候变寒冷,会影响心脑血管,造成血压波动等。中医认为“头为诸阳之会”,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,最不能受风寒,加上厦门地处海岛,冬天海风呼啸,外出适时戴帽子,注意防寒、保护阳气。
二、合理饮食不盲从
小雪后气温下降,冬进补是民间固有观念,人们往往通过饮食增加机体能量防御寒冷,但需注意的是,无论食补或药补,都需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条件下,选择适合的食物,或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辨证,合理进补效果更佳。
冬天天气变得干燥,不少人会出现口干、皮肤干燥的症状,此时如若进食火锅等燥热食物,可能会助生内热而上火。此时不宜大量进食肥甘厚腻,荤素搭配的比例最好是1:5,可搭配些木耳、萝卜、山药等清润的食物。虚寒性体质的人群则可适当食用牛、羊肉助阳食物。
三、早睡晚起多泡脚
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首要的。冬季应该早睡晚起,最好晚上22点准备就寝。太迟休息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。每晚用温热水泡脚,泡脚不仅能刺激足底穴位,还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,提高机体抗寒能力,也能改善睡眠品质。
冬天的白日应等天亮阳光出现再起床,很多自认养生的晨运族,常犯了冬季不应早起的大忌,清晨五、六点就起床运动,此时阳气未气,寒气逼人,加上运动时候衣着也不厚重,运动后全身毛孔敞开,热气外放的同时,寒气也趁机而入,一来一往,病根也就无形中种下了。
四、适当运动壮阳气
小雪节气后,大自然处于“阴盛阳衰”状态,人体应乎自然也不例外,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,故冬天常晒太阳,能起到壮人阳气、温通经脉的功效,对调节情绪、改善人体状态有很好的作用,有益身心健康。
由于这一阶段室内外温差较大,到户外活动时,要注意提前做好热身运动。运动时间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,而不是越早越好,场地宜选择在空气流通的地方。锻炼的项目以散步、八段锦、广播操、瑜伽伸展为好,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,若运动过激,可导致大汗淋漓,汗泄太多,反易受凉,不但伤阴气,也易损阳气。